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
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
这四句诗生动再现了我市四年来中考语文考试改革的探索历程和不懈追求。
2001年实行开卷考试,废止标准化试题,是我们“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尝试;2002年在命题思路上变考试为展示,凸现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思维,使我们在探索开放式评价规律过程中得以“更吟别韵桃李词”;2003年我市进入课程改革,在中考命题中体现课标精神,关注学生语文素养,是我们踏歌而唱的“心头语”;2004年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对我市中考语文试题和开卷探索的充分肯定,使我们坚信,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是成功的。我们尽可以亮出特色,大胆创新,“前路再和千首诗”。
命题的基本策略
以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为核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为根据,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考试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贯彻课程评价核心理念,切实实现三维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这也是课程评价的目标。当然,在语文考试中不能也不应将其简单分割。因此我们在命题中是追求三维目标的随题体现、自然渗透、综合考查。
以阅读一为例,所设的4道小题,在考查文言字、词、句的注音、填充、断句和理解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开卷考试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借助工具书、调动诵读语感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深入领悟作品内涵,以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命题的特色在于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三维价值,引导学生多维度展示发展状态。
2、依据课标标准,全面体现阶段性评价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所确立的目标就是我们确定考试的依据。为了更好地体现课标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命题中努力做到对课程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地关注。
以阅读为例,课标对本学段提出了15个阶段性目标,对此,我们在阅读部分共设22个小题,从不同角度与层次体现了对这15个目标所要求的语言素养的考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我市自开卷考试废止标准化试题以来,增加开放的主观性试题。今年我市中考试题中无“标准答案”的试题有18道共108分,占全卷总分的90%。主观试题虽无标准答案,但却有答案标准——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为了增加主观题的效度,我们在评分说明里注明了主观题所指向的语言核心能力,并尽量明确答题的基本要求。
3、跳出体系的狭小圈子,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