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4张。课件制作精美,思路清晰,问题设计合理,从基础到能力,能抓住课文重点解决主要问题,简洁实用。
《狱中书简(节选)》
罗莎.卢森堡
授课人:韩冰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初读读内容,精读品语,朗读悟情感三个环节来理解主旨,品味感情。
情感与价值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逆境之中也要坚强与乐观,体会自己生活中生命的含义。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对“生命的沉醉”的美好感觉。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认知阅读
1、简介作者。
2、认准字音,掌握词义。
亭亭玉立 信笺( ) 飒飒( ) 奄奄一息
小心翼翼 鸫( )鸟 踱步( ) 头晕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 鸣啭( ) 不可思议
3、初读课文梳理思路。
生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三、理解阅读
(一)品读。
生根据问题提示,精读课文,画出三个画面经典语句。
(1)“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么高兴啊”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杨絮飘飞的景象,此美景在革命者罗莎眼中具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二)研读。
1、师生找出作者情绪最高涨的段落进行赏析。
2、师范读课文,创设阅读情境。
3、生朗读体会作者高尚情操。
4、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是鸟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作者失去人身自由,为什么没有阴郁的感觉?
(2)“夜莺的歌声,像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形容?
(3)……(生质疑)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情境地创设有许多,但最有效的莫过于教师示范读,为学生引路,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合作探究问题只起抛砖引玉作用。为第三小题:学生质疑引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