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8/31 20:42:3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2510字。
《青玉案 元夕》教学设计
一、课程分析
《青玉案 元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了观灯女子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但这一切仅仅是陪衬而已。作者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些笑语盈盈的女子,是衬托“那人”的孤独寂寞。梁启超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其实,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或者说这简直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学习这首词首先要把握场景描写的方法技巧,同时注意揣摩“那人“的深刻含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古典诗词,其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尤其对辛弃疾不乏了解熟悉,他的词多是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但这首词的风格有其特别之处,那就是以婉约之形表豪放之实,这一点学生不好把握,需要点拨。
三、设计理念
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的学习、积累,学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首词在字面层次上的理解不难,难的是通过写作背景理解“他”的寓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境界。而且诗词中关于元宵节的作品也不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我在拓展部分安排了另一首词——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夕 》。设计本节课堂时我遵循一下两点:
(1)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从字面层次研读词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转移,老师适当点拔,从背景角度切入帮助学生理解“他”的寓意。
四、学习目标
1.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 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