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8/6 15:51:0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400字。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湖南师大附中  厉行威  原创
  一、什么是波澜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    
  二、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项链》构思独具匠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番变化,围绕项链情节的戏剧性的推进紧紧牵系着读者。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皆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怎么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情节突转法
  证     人          梅凡
  我手捧小本子和钢笔,微笑着对身边的一个小伙儿说:“兄弟,请帮个忙,在这儿签个名,写上您的通讯地址。”
  小伙儿双手互抱,两眼一翻:“干什么?”
  我指了指摔倒在路边的老太太:“我想把这位老人送去医院治疗。”
  “那你送呀!现代社会正需要你这种活雷锋。”
  “可是,我得找个证人,万一送她去医院,她子女说是我撞伤了她,那就有口难辩了。”
  “那你就别送,这么多人都在,你何必一个逞能呢?”
  “可这老人满头是血,很危险的。”
  “啊,你又想做好事,又怕担风险呀?”
  “你怎么能这样说呢?”
  “我就这德性。”小伙儿不再理我了。
  我把双手伸向一位老者:“同志,请签个名,到时候有人找麻烦,请您证明我是无辜的。”
  老者将我上下一打量,嘴角吐着泡沫着:“到时她子女找到我们俩,还不说我们是同谋吗?我才不想卷进去哪!”
  “您先签了,我再请别人签,三人可以为众。”
  “那你先找别人签,我最后签。”
  我正要再找人签字,“嘀滴”一声响,一辆小车停下,司机走出来,拨开人群,看见了地上的老太太。我见他眼中流露同情,忙趁机递上小本子:“司机同志,请签个名,我马上送这位老太太去医院。”
  “为什么要我签名?”
  “到时请你证明一下,老人不是我撞的。”
  司机气愤地将我一推:“用得着吗?老人家都快不行了!”他赶上一步,双手抱起老太太,稳步上了车,“吱”地把车开走了。
  围观的人愣住了,一个个像雕塑,眼珠子盯着远去的车轮子,立着不动。
  我只感到两颊发烫,与人家司机相比,我显得太渺小了。
  一周后,市报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小车司机撞人不承认,老太太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状告司机,索赔三万。”我细看内容,那“撞人”的小车司机不正是那把我推开抱走老太太的那个人么?
  不!他是无辜的,我要出庭为他作证!
  点评: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却跌宕起伏。“我”想把老太太送往医院抢救,有怕被人诬陷,想找个证人,可有找不到,这时,一个小车司机毫不犹豫地抱起老太太,开车走了,这是一折。这一对比,一个高大,一个显得渺小。可小说并未结束,最后死者家属状告司机,似乎出人意料,这又是一折。可能“我”的良心受到谴责,决定为司机出庭作证,这是三折。小说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人情冷暖,缺少见义勇为的现象。同时也说明身会上的正气一定回压倒邪气,社会风气一定回好转。
  (2)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