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课堂实录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7/23 21:52: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90字。
  《吆喝》课堂实录
         讲课人:开封市求是中学   宋爱馨
       人教版八下语文教科书第四单元共有5篇课文:《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但它不是重点单元。我们备课组经过商量,每个人自选一课,认真准备,在二年级10个班轮流走班上课,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们的备课量,省下的时间充分准备期末总复习的内容,又可以让同学们欣赏到各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何乐不为呢?
  计划立即实施。我选择的是《吆喝》一课。二年级10个班,我一共讲了10遍。最后两个班上课,我竟然不用带语文课本了!一切都烂熟于心了。因此,我现在凭回忆,记录下来在二•六班上课的实际情况。
  《吆喝》一课的课堂实录
  讲课人:开封市求是中学   宋爱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如同街头巷尾的商贩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也许顿生厌烦,而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都是美妙动听的音乐。岁月流逝,烙进心灵,成为美好的回忆。”                         
  “买芝麻糊吔……小时候,只要一听到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缕清香,一股温馨”我在讲台上游走着,吆喝着,做着小孩子用舌头舔碗的夸张动作。同学们好奇地看着我义务为黑芝麻糊做广告。
  我问:”我刚才在做什么?”
  同学: “叫卖!吆喝!”
  “对!是在叫卖,在吆喝!”
  我转身在黑板上书写上本课题目:吆喝
  “今天我们讲的《吆喝》这一课,是现代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萧乾的一篇散文。它介绍了旧北京大街小巷的各种叫卖声,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民俗文化的喜爱眷念之情。”
  “下面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萧乾?”我随手在“吆喝”的右下边写下了作者“萧乾”。
  一位男生介绍道:“萧乾生于1910年1月27日,逝世于1999年2月11日,原名萧炳乾,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2--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派小说”。曾任职于《大公报》。复旦大学教授。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有捷克小说《好兵帅克》,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一位女生补充说:“1943年,萧乾他放弃读书,领取了随军记者证,正式成为了《大公报》的驻外记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我说:“我最佩服二战时的战地记者了!他们有时为了拍摄战士冲锋陷阵的照片,不顾个人生死跑到战士的前面。”我行了个军礼,“向战地记者致敬!”同学们先是微笑,继而不禁肃然起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