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集1(5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湛江市2003年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8页,共4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根据要求细心作答,答选择题时,请将所选项的序号填进题后的括号内;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干涸(hé ) 溺爱(nì ) B.龟裂 jūn) 惬意(xiá)
C.正月(zhènɡ) 迸溅(bìnɡ) D.发酵(xiào) 联袂(m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签赏 无与纶比 获益匪浅 B.戳穿 改斜归正 默守成规
C.肆虐 莫明其妙 坦荡如底 D.忌讳 不屑置辩 蔚然成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4.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4分)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5.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初中某学科 (可写任意一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表达不能超过40字,4分)
6.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6分)
(1)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都十分重要而不能偏废的语句是
, 。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7—8题。(6分)
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7.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请简要说说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强烈的震动。(3分)
扬州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塞(sè) B.分外(fēn) C.畸形(qí) D.矫健(jiǎo)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是错别字,依次在田字格内订正(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4分)(1)谈笑风声 (2)挑拔离间(3)和忠共济 (4)园满成功
3.名言佳句填空(每句中错、漏、添一字,该句不给分)。(5分)
(1)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2)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5)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题中错、漏、添两字,该小题不给分)。(2分)
(1)唯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 。(《学问和智慧》)
(2)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6.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删、添、改、调,不得改变原意)。(2分)
(1)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2)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二、阅读理解(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咨臣以当世之事( ) (2)由是感激( )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4)攘除奸凶(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之:以伤先帝之明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于:不求闻达于诸侯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C.以: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故:故五月渡泸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9.第①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 和诸葛亮 两件事。(2分)
10.写出第②段划线句的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五月那个晴朗的早晨,戴维的父亲,衣着整洁、气质儒雅的费尔斯汀拉比引导我参观了由他主持了二十五年的犹太会堂。在这座名叫以色列之宫的会堂里,那巨大彩窗上象征犹太民族的耀眼的六角星,那七杈大烛台,那燃烧的生命之树和不灭的永恒之灯,那书写在洁白羊皮上的典雅的古希伯来文《圣经》,使我感受着生命的神圣与内心的祥和。在这里,正在国内休假的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学会用希伯来文说“生命”,说“和平”①。
……
孝感市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20分;第Ⅱ卷100分。两卷共计120分。
第|卷(选择题20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5分)
1.下列旬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乡里皆谓已死,更(gēng)相庆 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
B.明朝散发弄扁(biān)舟 窈窕淑女,君子好(hǎo)逑
C.燕(yān)地寒,朝花节后,余寒犹厉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
D.游者皆暴(pù)日中 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zī)去
2.下段文字是关于科技报告写作样式的解说,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科技报告是进行科技研究的人对科技活动的工作过程、方法、观测结果及其细节的报告,是报告人科学实验的总结,它客观地报告科技活动中的新发现、新创造、新理论。根据不同的科研内容,科技报告:
A.可以写成一般的科技研究报告
B.可以写成长篇的科技考察报告
C.可以写成科幻小品或科幻小说
D.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反映
3.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不知名的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结果,愤然扔下话筒,拒绝演出,引起场上场下的纷纷议论。以下是在场的人对该事件发表的看法,其中不符合说话人身份的一项是:
A.主办单位领导:该歌手的举动我是理解的,我想大家也能理解。
B.评委:该歌手对评奖结果不满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拒绝演出显然是错误的。
C.关心她的同事:她平时挺温文尔雅的,这次怎么了,是不是受了太大的委曲。
D.她的家人:哎,她办事太欠考虑了,这叫别人怎么看她呀!
4.对夏完淳的诗《别云间》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诗的一、二句是写作者在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南冠”运用了典故,暗含作者虽然被捕,但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
B.诗的三、四句中的“泪”与“天地”构成了极大的反差,通过这种反差,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亡国之痛。
C.诗的五、六句承上写亡国之痛转为写别故乡的感受。诗人预感死亡将至,要永远地去了,然面,故乡之情又怎能割舍得了呢,一个“难”字,浓缩了诗人对故乡的多少深情!
D.诗的七、八句是诗人情感发展的自然升华,更是诗人矢志不移抗清决心的自然张场。它与陈毅的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闽罗”所表达的死后仍要坚持斗争的决心是相似的。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始指异之 皆指目陈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 而不知其所穷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
D.其高下之势 安陵君其许寡人
6.对下列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西山,始指异之:看到了西山,才指点着认为它奇异。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萦回壕绕,山里山外,水天一色,向四周一望,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湖北省咸宁市2003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8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完整。
3.答案按要求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积累运用(15分)
[充分调动你的知识积累,细心答题。注意书写工整。祝你旗开得胜]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wàn zhòng yī xīn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hé zhōng gòng jì gǎn yú shèng 1ì
2.请在横线上填写诗词名句。(4分)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读下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3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
4.《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作分析。(2分)
答:
5.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请做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2分)
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答:
6.如果你住的宿舍楼门口总是被自行车堵塞,影响大家的通行,你打算写一条告示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简明得体的说法是 (不超过20个字。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做“阅读理解”题要认真阅读文段,反复揣摩文意。相信你一定能行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8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
2003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A卷和B卷两部分.A卷(毕业试卷)共60分,B卷共90分。1/2A+B为升学成绩,满分120分。全卷共8页,19小题.考试时间150分。
A 卷(共60分)
注意事项:
1.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书写及语言基本功考查(10分)
说明:本题不需直接作答,依据你的A卷书写及语言表达基本功来评分.请特别关以下评分标准:①你的书写工整、规范,可得书写分4分.②由阅卷人从你的A卷答案中随机选取三个句子,三句中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可得语言基本功分6分.
二,语言积累考查(20分)
依据原文填空
1.蒹葭苍苍, •
2.采菊东篱下, 。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僵卧孤村不自哀, •
三、课文自主解读考查(30分)
依据相关课文内容回答。
5.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里,茅盾给了平凡的白杨树以特殊的象征义.如果今天再让你描写白杨树,你将会给白杨树怎样的象征义呢? (所给象征义应符合白杨树的特点。)
答:
6.结合《鱼我所欲也》一文的内容,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答:
7.在《故乡,一文中,鲁迅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一文中,鲁迅写道:“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它可以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依据对上面两段文字的理解,说说鲁迅对“偶像崇拜”的态度与看法.
答:
B 卷(共90分)
四、阅读能力考查(3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疚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于速去!巨伯曰:“远柬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岂苟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苟巨伯: 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8.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3分)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9.翻译下面语句.(3分)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
lo.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刘燕敏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