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4年初中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卷1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苏)教七年级下期末测试卷
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rán dà bō rén shēng dǐng fèi niè shǒu niè jiǎo lè bù kě zhī
( ) ( ) ( ) ( )
2.文学常识填空。
(1)《松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________》
等。本文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中《松鼠》一文改编的。
(2)《观刈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朝代)大诗人,字________,号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新华社新德里6月1日电印度南部和北部地区从5月下半月以来,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平均气温在43.5至47摄氏度;个别地区气温高达50摄氏度之上。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至6月2日为止,全国共有1045人在热浪中丧生。
请概括这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英、西三国提出的解除对伊拉克________的第1483号决议。
(2)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严格________非典型肺炎疫情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3)三峡库区著名旅游城市巫山的老码头于六月上旬________江中。
A.制裁 控制 淹没 B.处罚 抑制 沉没
C.惩罚 抑制 沉没 D.制裁 控制 埋藏
▲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一)童年乱读书
我们这一代人发展的条件并不太好.我的父亲仅上过两三个月的私塾,母亲不识字。我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文革”中读完的。那时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正规、不完备,因此,我的求学生涯和日后的成长也显得很“不正规”,其特点之一就是一切全凭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在中国日前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但至少我是给摔打出来了。
我后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不过小时候科学方面的教育非常缺乏。除了数理化之外,像天文、生物等方面的东西基本上接触不到。即使是数理化的课程,与今天也很不一样。记得有一年的物理课主要就是关于农机方面的。至于对自然界的了解,对宇宙啊时间啊一些概念的认识,根本谈不上。幸运的是,我当时读到过几本《十万个为什么》——这大概也是那个年代在一个乡镇能找得到的为数不多的科普类书籍吧,它充当了我科学启蒙的老师。记不确切这些书是从哪里得到的.可能家里有一两本,镇图书馆里有一些,自己买过几本。书中详细内容也不大有印象了,但我始终忘不掉读书时那种兴奋的感觉。真的,那时候它太吸引我了,它满足了一个孩子异常强烈的好奇心。现在看来,这些书至少对我有两个影响:一是使我增加了许多科学知识;二是使我开阔了眼界。它使我终身受益,因为我后来发现当时许多受过大学或 更高教育的同学,课本以外的知识非常少。我相信,宽广的知识面是宏大视野的基础,能够让 人明白往哪个方向走、选择哪条路;而深厚的专业技能,则能决定一个人在一条既定道路上走多快、走多远。
我从小喜欢读书。那时能找到的书也不多,我是见着什么就读什么。从“打倒封资修”到马恩列斯毛,从《西游记》到《林海雪原》,从古版书到手抄本……甚至包括一些“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