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南京市高淳县2008—200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给加点字注上拼音,按拼音写出汉字。(6分)
荒miù( ) 污huì( ) pán( )石
嫉妒( ) 哺育( ) 脚踝( )
2.积累名篇佳句、成语,可以提高文学修养。请按要求填空。(8分)
⑴而那过去了的日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⑵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⑶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⑷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
⑸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
⑹ ,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
⑺ 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
⑻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诗句 , 。
3.综合性学习(5分)
某校七年级(1)班举行“爱我黄河”专题语文实践活动。
⑴请你写出有关“黄河”的一个古诗句。(1分)
, 。
⑵该班还针对黄河的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滚滚而下等实际情况,举行一场模拟记者招待会,假如你是小记者,该如何提问?假如你是黄河流域某市环保局局长,你将如何回答?(4分,各2分)
小记者的提问:
环保局长的回答:
4.《童年》的作者是 ,作品的主人公叫 ,他随母亲投奔到外祖父家,可这却是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这使“我”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 。(3分)
二、阅读探究(45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片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5.用“/”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只一处)。(1分)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6.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世隶耕( ) ②父异焉( )
③指物作诗立就( ) ④或以钱币乞之( )
7.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2分)
A.于舅家见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忽啼求之
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9.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一个人成才需要哪些因素?(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问题。(9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串向云霄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