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全套编写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7/2 23:01:5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8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346910字。
根据最新教材与课程标准编写
(配套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目 录
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
1 劝学
2 师说
学习活动
一 文本品读
二 学习成果展示
三 关于“教师作用”的调查
谈读书
读书的艺术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二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3 琵琶行(并序)
4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学习活动
一 鉴赏园地
二 音乐沙龙
蒙娜丽莎的魅力
梅兰芳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怀抱
5 荷塘月色
6 荷塘风起
7 古代诗歌二首
归园田居(其一)
山居秋暝
学习活动
一 读书金钥匙
二 思考探究
三 学习成果交流
自然
尼亚加拉瀑布抒情
第四单元 体悟山水神韵
8 听听那冷雨
9 再别康桥
10 石钟山记
学习活动
一 文本赏读
二 “山水”诗文展示
游褒禅山记
钓台的春昼
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活动性学习专题
走近孔子
第一册综合检测试题
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
专题内涵解说
本单元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学习语文起点。编者将单元主题定为“开启智慧之门”,其核心则是谈“学习”。意在要求我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站在高中这个新的起点上对“学习”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今后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这个单元的两篇课文《劝学》《师说》论述了学习和从师的道理。《劝学》的作者荀况认为,后天的学习对于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要注重积累、坚持不懈并用心专一。《师说》的作者韩愈指出,要充分重视老师“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作用,破除因年龄、身份、地位等的不同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要坚持有疑必问,虚心从师。两篇选读文本都是关于读书的,在文中,作者循循善诱,告诉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知识,以良好的心态去读书,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课文篇目
《劝学》 《师说》 《谈读书》 《读书的艺术》
1 劝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培养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文言句式等。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手法,掌握比喻论证的特点。
3.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体会学习的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
2.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12各文言实词,“于、者、而”3个文言虚词和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比喻论证的手法,掌握比喻论证的特点。
聚焦重点
1.掌握文章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中比喻论证的方法和作用。
3.了解文章中出现的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学习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建议
1.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性,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意思也可迎刃而解。
2.把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结合起来分析,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切实巩固掌握。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自主梳理
1.通假字
輮使之然也( 通 )
虽有槁暴( 通 , 通 )
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君子生非异也( 通 )
2.一词多义
①君子生非异也( )
②蛟龙生焉( )
①骐骥一跃( )
②用心一也( )
①非利足也( )
②金就砺则利( )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②神明自得( )
3.词类活用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 ;下: )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 )
⑤登高而招(高: )
⑥积善成德(善: )
4.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 )
②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
③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
④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
⑤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
⑥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
5.文言句式
①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⑤青,取之于蓝。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6.文学常识
《荀子》共 卷,现存32篇,大部分是 所作,该书由 、 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7.认识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于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8.熟悉背景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林立,相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