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以问题为中心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鹏程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当代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这两个板块的相互联系表现为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可以促动写作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标准答案,没有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以前,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
一、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
我们首先认识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需要而开展的师生间问答式的言语或非言语交流。在这种有规则的课堂教学游戏当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与其他同学的讨论,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作出回答反应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和评价。学生要听取其他同学的回答及教师对回答的评价,必要时阐明自己的观点。
以前的课堂提问,多是要求学生重复已教学过的问题的答案或复述信息,即记忆性或知识性的问题,如有关文学常识的提问、有关字词的读音和注释的提问、有关课文内容的提问“本文作者是谁?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中心人物是谁?”等。尽管这些简单的问题的提出不尽人意,但比教师一言堂地在讲台上讲解要好得多,它也控制住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冷清局面。但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看,这样不分轻重主次的满堂问使学生不易抓住主要矛盾,难以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总结评价能力。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具体操作当中,课堂教学的提问已越来越倾向于提出一些理解性、运用性、分析性、评价性的问题,尤其要求一篇课文要有一个中心问题,即体现文章的重难点所在问题,并且问题的设计要同课堂教学的步骤相一致,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
上一篇新课前,教师往往提出一些针对全体同学的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思考,如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先让同学们阅读课题,把握这篇课文题目的关键词语是什么。学生容易发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