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语文课改中的一点思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实施语文课改中的一点思考
江苏省金湖县陈桥中学 211628 陈建永 黄玉琦
电话0517-6405437 0517-6696655
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但是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对接吗?这是我们农村中学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 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深入理解与把握与新课改相适的新课程理念,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创语文教改的新局面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至少需要把握这几方面:(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3)最为关键的是,在三个维度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努力形成"一身多面"。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语文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三个维度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政治教师要胜任新课程,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如何去学会"会学",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不同的信息、选取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勇攀知识高峰的决心与信心,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盏明灯",为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中永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因为,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教材再怎么更新,总会或多或少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况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总会不断涌现,很多问题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来应付和解释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