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27 6:43: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00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第一课时教案
  铜陵县一中   茆诗磊
  教学目标   
  1、领会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2、提高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修饰语和动词的表达作用。     
  2选择词语和锤炼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   
  教学设想   
  1.立足课本注重基础。   
  2.请学生从选词炼句角度对自己的文章做一番修改,力求做到文字简洁 而内容丰富。   
  教法选择  
  1.讨论与质疑   
  2.避熟就新,激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   
  3.拓展   
  4.写读,使学生不仅会分析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还能应用于个人文章的修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道古论今,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佳话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杜甫更是道出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执着,就连旷世巨著《红楼梦》也是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古代文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选词与炼句呢?   
  展示课件一: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展示课件二: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的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向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解读文本—立足文本,夯实基础    
  <一>. 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二>句子与动词。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 ,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三>激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课件三:展示文段《生命•生命》与朱自清的散文《绿》,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分析文段中修饰语与动词在表达中的具体效果。   
  明确:前一个文段简洁朴素的文字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既不在于华丽的铺陈表达,也不在于密集的感情宣泄,而是在不经意间娓娓道来,流露出真挚深沉的感情。后一个文段中着力体会动词在整个句子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三 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展示课件四: 朱自清 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