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6/16 14:3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谈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顾后荣
“问题意识”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怎么会和教学创新联到一起呢?作为教师,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或者是沉默不语,或者是离题千里,更别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在这种局面下,任何创新思维都是难以施展的。所以,解决这个老问题,或许倒是我们创新的一块敲门砖。为此,本文从如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教师需要转变的几种心态:
也许有人抱怨“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整个民族的素质使然,但反省一下,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存在着几种阻碍“问题意识”形成的心态。
其一,把自己看成是布道者,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一方面“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居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难度、速度,形式与方法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中。
其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这种教育思想的驱使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教师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这种以减少问题数量为目标的教学,表面看起来是“皆大欢喜”,实际上是削减了学生思考与质疑的意识和能力。
其三,最好的学生是答满分的学生。其实,这样的教育模式,充其量也只能是复制一批像老师一样的优秀学生而已,学生很难超过老师,因为从来没有对老师的书本产生过质疑,缺少问题意识,如何谈得上创新人才呢?
正因为以上几种心理障碍,使得我们对于“问题”含义的理解定位不够准确,所以课堂上很少有不同的声音。而语文教学中,同一问题恰恰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阐释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