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升格例谈系列4——思维能力提高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7 17:54: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420字。  考场作文升格例谈系列4
  文脉流畅  使思维更缜密  逻辑更合理
  ——思维能力提高训练
  《北京考试报》高招版特聘专家       陈中复  撰稿
  [训练目标] 
  1. 能够对思维有毛病的习作进行修改,使思维更缜密,逻辑更合理。
  2. 通过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使文脉更流畅。
  [训练指导]
  各种文体的习作反映在思维上都有浅薄、混乱、单一的毛病。
  记叙文是运用形象思维来写作的,议论文则是运用逻辑思维来写作的。因此,正确思维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思维上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思维浅薄,深度不够;
  其二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
  其三是思维单一,片面僵化。  
  在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一般常见的弊病是:记叙过程形象不鲜明、不突出,描述文字不具体、不生动,缺乏感染力量。造成这种弊病的根本原因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差。要培养形象的思维能力,就要学会具体描述记述的对象,并在思维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法,所以要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必须重视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在具体记叙过程中,许多学生的总体表现是难以摆脱抽象的逻辑思维的牵制,因而使描述的对象总是变成模式化的偶象。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只注意对描述对象共性的概括抽取,而忽略对个性的深入发掘。倘若写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写谁,而是写什么人。习作者把着眼点放在叙述对象的社会性上。
  比如,有个学生这样记叙他的邻居:
  “我的邻居韩伯伯是电线厂的老工人,老共产党员,厂先进生产者。他为人正直。憨厚老实。无论是在厂里,还是在邻里,人们都夸奖韩伯伯的人品是第一流的……”
  这段记叙采用的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个学生赋予描述对象的评语鉴定式的结论,实际上是对社会中某一阶层(或某一类型)人群共性的简单概括。这样,描述对象的个别属性、个别特征消失了,成为千人一面的模式化偶象。为克服这种思维方法上的毛病,就要在具体刻画他们的形象时,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他们的个性,抓住他们性格的个别差异来表现人物,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二,只注意对描述对象的叙述,缺乏描写,使叙述过程空洞无物,索然无味。
  比如,有个学生这样记叙他的朋友:
  “我和他还有几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常在一起玩。他与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朋友是否对得住。朋友们求他办事,他总是有求必应。不过,他有个缺点:就是不辨是非。如果有人得罪了他或者他的朋友,他一定会狠狠地报复一下。为此,不少人说他‘够哥们’朋友们专门来请他打架,他总是来者不拒,终于有一次被抓进了局子”
  上面这段记叙,抽掉了表现人物性格具体可感的言语行动,而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表述来交待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辨是非”等),这样写记叙文只能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不生动,不具体,更谈不上感人。其实,这段文字,只要改变~下思维方式,用形象思维具体、生动地写好被公安人员抓住的典型事件就行了,具体详细清楚地写出这次打架的全过程: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在记叙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以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把“他”始终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来表现自己,至于对他的评判,完全可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才符合写记叙文的思维方法。
  议论文则是运用逻辑思维来写作的一种文体。在高中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受形象思维的制约。摆脱不了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特征的影响和束缚,从而使议论文写得简单与肤浅。论点不明确、论据零乱堆积、条理不清。逻辑性差,论证方法使用不当等,是其外在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不能正确地用逻辑思维来进行议论文写作。其具体情形主要集中表现在:只对概念作具体形象的认识,而忽略了对概念内涵的深刻揭示。
  比如,有个考生在《习惯》这篇高考作文中写道:“习惯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就是勤奋,早起早睡,不暴食暴饮,生活有规律等等;所谓坏习惯就是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随地吐痰,在马路上教室里乱扔果皮,早晨不起晚上不睡,饭前便后不洗手,粗心大意,好说大话等等。”在这里,这个考生只看到概念所包含的客观事物间的外在联系,没看到其内在联系;只看到事物的个别性表现,没看到它们的共性本质。思维过程有解剖而无综合,有分析而无概括。形象思维成了这些学生写议论文的主要思维方法,他们对概念缺乏深刻而准确的理解,这样就不可能做出明确而正确的判断,论点也就不可能确立起来:上面这段考场作文正是这样,把论证过程变成了好习惯的一一肯定,坏习惯的一一否定。这样一条接一条地写下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他们的文章成了一种现象的堆砌,成了一种条文款式的罗列,彼此间没有逻辑联系。文章最后,再来一个抒情式的结尾,这样的议论文只能是一个十足的“四不像”。这是思维方法不当的必然结果。
  要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具体修改议论文时还要注意克服以下三个毛病:首先,修改议论文要善于发现和纠正“思维浅薄,深度不够”的毛病。
  写议论文,要力求有一定的深度,必须在深刻理解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种联系或关系中个问题,原题是这样的:
  你的好朋友X X,揭示事物维方法的培养上下功夫。下面仅以1989年高考作文为例来谈谈这是某重的本质,以达到议论的目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深刻的思维,要在思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高一开始,就立志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现在毕业在即,班主任李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认为这样录取的把握比较大,他父母认为学历史“出路”窄,由于他外语成绩很好,所以坚决主张他去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将来容易找到工作,待遇也比较优厚。他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给他写一封回信。
  有的考生的作文是这样构思的:父母亲主张报考外经、外贸专业,班主任动员报一般院校,他们都是出于好心从他们的意见,要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所以用不着困惑和苦恼。可以看出,写这样作文的考生,其思维方法是简单的,见解较为肤浅,不能深入地用足以说服人的道理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去解除“好朋友”的困惑和苦恼,往往是就事论事,靖蜒点水般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浅薄,深度不够”的毛病是应该予以纠正的。  
  其次修改议论文要注意发现和纠正“思维混乱、条理不清”的毛病。
  还以1989年高考作文为例谈这个问题。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首先应抓住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选择院校的矛盾,其二是选择专业的矛盾。班主任李老师的“动员”属前一个问题的论述范围;父母亲的“主张”应归入后一个问题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要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内容梳理思路,辩证分析,区别对待,对症下药,论述两个问题,既可平均用力,也可有所侧重。有的考生思维方法片面,对材料本身缺乏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要论述哪几个问题,以至犯了“思维混乱、条理不清”的错误。例如,有篇作文开篇写了这样的一句话:“你在信中说,你不愿受别人的约束和限制,想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想考入XX师大,毕业后当一名教师,你的意见,表示同意”,接下来便抓住“教师”二字大做文章,由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