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小题,约8170字。
2009年长沙市初中毕业语文考试模拟试卷第3套
(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一、二大题中,除特别标示分值的以外,其余每小题2分。
一、积累与运用 (共11题,27分 )
1. (2分)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横线上。
2008年8月8日,北京神mì、迷人的辉煌夜晚。当时针指向20时3分,随着“鸟巢”
晚会现场飞出雄hún、激越的音乐声,北京天安门的上空突然礼花轰鸣、火树银花,异彩竞放。紧接着无限奇妙的特效焰火空中影像奇迹般的出现了。你看奥运的象征图案五环,以它无比灿烂的光环在天安门上空闪yào;níng聚奥林匹克精神和意志的“历史足迹”从永定门外的上空沿着空中的中轴大道经前门到“鸟巢”上空,闪电般的走来29个庄严而光芒四射的足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分)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B.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C.有的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形容处境危险)
D.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3. (2分) 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街头横幅)
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公园告示牌)
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社区标语牌)
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药品广告)
4.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藏独分子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B.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5. (2分)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6. (8分) 国务院办公厅l月8日发出“限塑令”,规定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1).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漫画,请你说出这幅漫画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主旨。
(2). 【活动二:开展调查】“限塑令”生效首日,他们对某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及无纺布袋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请读表后答题。
时间 塑料袋使用量(只) 无纺布袋销售量(只)
5月25日(星期日) 10852 0
6月1日(星期日) 905 500
①调查表反映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口语交际】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活动四:广告宣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自觉执行“限塑令”,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紧扣主题,新颖独特,生动形象,语言简洁,不超过l5个字)
7. (2分) 诗文填空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婵娟。
8. (2分)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 (2分) 陆游《游山西村》中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分) 《红楼梦》中林黛玉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来感慨自己的命运,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却以“ , ”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