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ppt1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九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9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2 6:11:3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49张。有教案,约5860个字。相关素材可在本站下载链接。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对美好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上次介绍作者时,提到了另外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作品《醉翁亭记》。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
  范仲淹倡导改革当时弊政,受到权臣诬陷排挤。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四、整体把握: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范读,之后订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句。
  3.文章结构:
  (1)层次: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2)线索:
  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早晨傍晚的景色——四季景色(乐)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沉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