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1 16:33:1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360字。
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
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卷详解
汪向明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9分)
①桥梁是这样一种建筑物,它或者跨过惊涛骇浪的汹涌河流,或者在悬崖陡壁间横越 深渊险谷,但在克服了困难、开辞出新道路以后,它却不阻挡山间水上的原有交通,也不产生新的障碍。
②造桥是不筒单的。它要像条纽带,把两头的路,连成一体.不因山水阻隔而影响路 上交通。不但行车走人不受重量和速度的限制,而且凡是能在路上通过的东西,都要能一样地在桥上通过。如果能把桥造得像路一样,也就是说,造得有桥恍同无桥,这造桥的本领,就够高了。桥虽然也是路,但它不是躺在地上而是悬在空中的,这一悬,就悬出问题来了。所有桥上的一切重量、风压、震动等等的“荷载”,都要通过桥下的空间,而传到水下的土石地基,从桥上路面到水下地基,高低悬殊,当中有什么“阶梯”好让上面荷载,层层下降,安然入土呢?这就是桥梁结构:横的桥身,名为“上部结构”;竖的桥墩,名为“下部结构”。
③桥的上下部结构是有矛盾的。要把桥造得同路一样牢固,上部结构就要很坚强,然而它下面是空的,它只能靠下部结构的桥墩作支往,桥墩结实了,还要数目多,它才能短小精悍,空中坐得稳。但是,桥墩多了,两墩之间的距离就小了,这不但阻遏水流,而且妨碍航运。从船上人看来,最好水上无桥,如果必须造桥,也要造得有桥恍同无桥,好让他的船顺利通过。桥上陆路要墩多,桥下水路要墩少,这矛盾如何统一呢?很幸运,在桥梁设计中,有一条经济法则,如果满足这个法则,就可统一这个矛盾。这个法则就是上下部结构的正确比例关系。
④桥的上下部结构是用多种材料造成的。材料的选择及如何剪裁配合,都是设计的任 务。在这里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要使上层建筑适应下面的地基基础,有什么样的基础,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要为巩固基础服务;二是要把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尺寸的材料,很好结合起来,使全座桥粱形成一个整体,没有任何一何一个孤立“单
干的部分。纵然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各有不同的自由活动,也要步调一致,发挥集体力量。桥的“敌人”是既多且狠的:重车的疾驶、狂风的侵袭、水流的冲击、地基的沉陷等等外,还有意外的地震、爆破、洪水等灾害。桥就是靠着它的整体作用来和这些敌人不断斗争的。
⑤桥的上下部结构要为陆路水路交通同等服务,而困难往往在水路。水是有涨落的,水涨船高,桥就要跟着高,这一高就当然远离陆路的地面了。地面上的交通如何能走上这高桥呢?这里需要一个“过渡”,一头落地,一头上桥,好让高低差别,逐渐克服,以免急转直上。这种“过渡”,名为“引桥”,用来把地面上的路,引上“正桥”。引桥虽非正桥,但却往往更长更难修。
⑥可见,一座桥梁要在水陆交通之间起桥梁作用,就要先在它自己内部很好地发挥各种应有的桥梁作用。整体的桥梁作用是个别桥梁作用的综合表现。
1.第①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分)
解题思路:
回答说明方法的问题,可以从说明方法的概念出发,先看看是不是最常见又最容易辨别的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这几种,本题显然不是,再从概念来辨别,第①段是对桥梁进行介绍,但又不是严格的概念(即定义说明),所以是解释说明。
答案:
解释说明
2.第③段中,桥的上下部结构的矛盾是指
。(2分)
解题思路:
从文中选择现成的句子来回答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方法。在第③段中可以找到表达桥的上下部结构的矛盾的句子:“桥上陆路要墩多,桥下水路要墩少,这矛盾如何统一呢?”在后半句的“这矛盾”就可以得出矛盾就是“桥上陆路要墩多,桥下水路要墩少”。
答案:
桥上陆路要墩多,桥下水路要墩少
3.对上文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题思路:
通览全文,可以看出第①段是解释说明桥梁是怎样的一种建筑物,第②③④⑤段一直在说明桥梁上下部的关系,第⑥段是说明桥梁要发挥作用还需各部分之间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所以应选B。
答案:
B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高超的造桥本领体现在把桥造得有桥恍同无桥。
B.横的桥身,竖的桥墩,两者组成了桥梁结构。
C.重车的疾驶、狂风的侵袭等是桥的敌人。
D.引桥比正桥长,而且比正桥更难建造。
解题思路:
A、B、C项的内容都可以从文中找到。D项说得太绝对,文中“往往”即表示不是一定引桥比正桥更难造,所以选D。
答案:
D
5.作者认为,桥梁的整体作用主要是(2分)
(1) ;
(2) 。
解题思路:
从第①段是解释说明看,桥梁的整体作用一是连接山水两头的路,二是不能产生新的障碍。
答案:
(1)连接山水两头的路,为陆路交通服务(2)不产生新的障碍,为水路交通服务(各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0分)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如叙中有情,情中有理,理中有形,形中有情等。文章之法就是杂糅之法,出奇之法,反差映衬之法,反串互换之法。文者,纹也,花纹交错才成文章。古人云:文无定法,行云流水。这是取行云流水总在交错、运动、变化之意。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人看;形式死板,没有变化,也没有人看。
②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为“文章五诀”。其中形、事、情、理正好是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四个内容,又是描写、叙述、抒发、议论四个基本手段。四字中“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因实用功能不同,常常是一种文体以某一种手法为主。比如,说明文主要用“形”字诀,叙述文(新闻亦在此列)主要用“事”字诀,抒情文主要用“情”字诀,论说文主要用“理”字诀。
③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或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