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8210个字。
高淳县2008-2009学年度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答题卷上。请认真阅读,细心答题。
一、积累运用:(24分)
1.古诗文积累:(10分,⑨小题任选两句填空)
①洞庭之东江水西,▲。 (陈与义《登岳阳楼》)
②▲,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③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④最是一年春好处,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 ▲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 。 (李商隐《无题》)
⑧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 。 (《诗经•关雎》)
⑨“用典”是古诗歌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如:李白《行路难》中“▲,▲”表现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已故老友的思念,世事变迁的慨叹,范仲淹《渔家傲》中“▲,▲”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未建功立业无法归去的痛苦心理,苏轼《江城子》中“▲,▲?”表现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2.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倔(juè)强斑斓(lán)响彻云宵(xiāo)坠(duì)落
B枯涸(hé)慰藉(jiè)冥思暇(xiá)想瞭(liáo)望
C粗糙(cāo)凛(lǐn)冽自出心裁(cái)殷(yān)红
D嫉(jì)妒分岐(qí)妇儒(rú)皆知癖(pǐ)好
世博会是世界各国为了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成就和发展前景的大型国际性博览会。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已经进入倒计时,班级开展“放眼世博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世博新闻】
3.阅读下列报道,给新闻加标题。(2分)
标题:▲
中国文化网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暨上海文联艺术团访问团一行10人,由团长、上海侨办主任崔明华率领前来加拿大多伦多为将于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世博会”进行宣传。
代表团日前在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并参加了由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和加拿大多元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文化亚洲之夜”文艺演出。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侨办主任向多伦多新闻界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准备情况,并热烈欢迎多伦多的朋友们明年5月相聚在中国上海。在会上,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和上海侨办还共同签署了推广2010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协议。
【世博图展】
4.阅读右边一幅世博会宣传图画,用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含义。(3分)
▲
▲
▲
【世博感悟】
5.综合下列两则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启示。(2分)
材料一:也许你从来不曾走进任何世博会,但你的生活不可能绕开世博会的发明与发现。人类近现代工业文明催生的众多“婴儿”,如蒸汽机、电话机、电影、煤气灶、电视机、计算机、机器人、航天器,大都经过世博会的“洗礼”。度假村、俱乐部、主题公园、百货商店、自动售货机……这些现代生活方式和公共设施,无不经由世博会展示交流中获得启示、萌生创意。可以说每一次世博无疑都赢得了一次推动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材料二:横滨世乒赛中国实现第七度包揽五项冠亚军之后,蔡振华表示:从比赛角度讲,这次世乒赛可歌可泣;但从乒乓球在世界发展来讲已到危险地步。中国队大包大揽挫伤了其他协会的信心,阻碍了乒乓球的全球发展。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说:“中国是乒乓球强国,自然要负担起更多责任。比如说美国一直在世界推广篮球,加拿大则在助力冰球,中国应该通过交流来提高其他协会的水平。”
感悟启示:▲
6.缤纷的文学长廊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请阅读下面描写后回答问题。(4分)
A、“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
B、在画上显得很年轻,似乎不到他的年纪,削瘦的,笔直的,高领使他的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似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①写出两段文字所描写的人物。(2分)
A选段所描写人物是▲。B选段所描写人物是▲。
②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对人物的阅读认识。(2分)
▲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7—13题。(18分)
【古诗阅读】
7.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本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题目中“次”为“停宿”之意,这里指船停泊于北固山下,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作者的漂泊羁旅,为后文写乡愁埋下伏笔。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描写景物和节令的变化,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乐观积极,令人鼓舞。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状写舟中所见景物,用字讲究,请作简要赏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