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中语文第一册配套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初中第一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6/14 11: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一单元
【知识在线】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借一个山里孩子追求理想的经历,说明不懈努力就能达到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文章通过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启示我们遇到困难要努力去面对。《生命 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文章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童趣》是古代散文,表现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乐趣,全文想象丰富奇特,充满童真童趣。
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有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重点锁定】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第一课《在山的那一边》
(建议安排1课时)
[学法导引]
这是一首抒情诗。学习诗歌,必须了解诗的特点,即:①思想感情强烈②联想想像丰富③形象意象鲜明④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多讲求押韵。
全诗以抒情的笔调通过写童年时的想望、困惑和成年后的感悟、信念,告诉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本文这种“告诉”并不是概念化的语言直白,也不是情感的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山”和“海”这两个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来进行的。“山”,暗指现实的世界,它封闭、灰暗、压抑、落后,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海”暗指想象的世界,它开阔、光明、自由,是要竭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是理想的境界。“山那边是海”把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实在的人生要不断追求的过程。
学习这首诗要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及诗中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典题例析]
例题: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1)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庄稼收割了,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伏着。
  (2)“啊,天到尽头了!”
  (3)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4)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5)“老爷子,你是从天边过来的吗?”
  (6)“天边?”
  (7)“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8)“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9)“地平线是什么?”
  (10)“是个谜吧。”
  (11)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12)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开它,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同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13)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7、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分)
答:                                    
8、文中说地平线是个“谜”,原因是什么?说地平线“很亮”有什么含义?(4分)
答:                                     
                                       
9、加点词语“我一天天长大起来”有双重意思,具体指:                  
                                       
                                   。(4分)
10、画线句“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意思是:      
                ,如果用《在山的那一边》中的诗句来回答,答案是:
                                       
                              (4分)
11、文中写“矮矮的屋”和“树丛在那伏着”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6、“严峻,丰盛,勤勉,忠实,明净”这五个词是从文中空白处A、B、C、D、E抽取出来的,你能否根据语段内容,将它们一一归位?
  A     B     C     D     E   
7、同为写秋,本语段与课文《秋天》所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课文《秋天》是      
        ;本语段是                       。
8、本语段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      ,其作用是     
                                      。
9、试为本语段拟一个小标题:         。
10、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把文中加点的“更”字去掉,会使文章更顺畅,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11、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答: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五首》
(建议安排3课时)
[学法导引]
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词、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而《西江月》是词中的小令,描写的是丰收在望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
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尔后,应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典题例析]
例题:请细读诗句,比较五首诗词思想感情的不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5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考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读透了5首诗歌。解答时特别注意,所比较的不是5首诗歌的中心思想,而只是思想感情的比较。
参考答案:《观沧海》表达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表达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天净沙·秋思》表达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  )    jié(  )石       澹澹(  )(  )
萧瑟(  )(  )      没马蹄(  )      白沙堤(  )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
五、阅读下列三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解释成语“各得其所”并造句。
  解释:                                 
  造句: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4、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①        
        ②             ③                  
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①            ②           
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质,体现了        的家庭关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8、选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小龟回家
  ⑴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⑵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     (闪动、流动、跳动)着七色伞。
  ⑶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⑷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     (要求、请求、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⑸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⑹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     (闪动、流动、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犷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⑺“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⑻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⑼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里,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⑽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⑾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⑿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