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7830个字。
2009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样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号填写清楚。
3.凡选择题,选出答案后将序号填入题后答题空中。
得分 评卷人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侍(shì)候波澜(lán)屏(píng)障阴风怒号(háo)
B.簇(cù)拥痴(zhī)心赏赐(sì)繁花嫩(nèn)叶
C.庇(bì)护皱(zhòu)纹间(jiàn)或鲜(xiǎn)为人知
D.喧(xuān)哗潮汛(xùn)惋(wǎn)惜优劣(liè)得所
答:〔〕
2.下列词语中四个书写有错误,请把这四个词语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力求书写规范、美观。(3分)
锐不可当谈笑风生明查秋毫别具匠心
扶危济困迟疑不绝冥思苦想万恶不赦
一泻千里历尽心血锲而不舍略胜一畴
3.古诗文默写。(6分)
①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④《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⑤古诗文中有不少写景状物气魄雄浑、意境开阔的名句,请默写出两句。
A.
B.
4.下列对课外阅读名著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C.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著名作家。课文《济南的冬天》就是他的作品。
D.契诃夫是俄国著名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答:〔〕
得分 评卷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5—8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②瑞:吉,善。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陶后鲜有闻鲜:
②宜乎众矣宜:
③而名之不可名:
④莫能肖也肖: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7.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线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