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6980个字。
2009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题2006luxiang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5题18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谈笑风声耳濡目染应接不暇不言而喻落英缤纷
B.有恃无恐大动干戈眼花嘹乱政通人和通霄达旦
C.义不容辞恪尽职守毛遂自荐恼羞成怒出人头地
D.振振有词越俎代庖苍海桑田心旷神怡开诚布公
2.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3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3.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每题2分,共6分)
(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比喻描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的
语句是:——,——。
(2)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语句是,
(3)所谓“言为心声”,从诸葛亮《出师表》的“,”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 )
蓝色的梦,伴着我们最神奇的遐思,飘啊,飘啊……——,让妙手笔下生花;——,叫轻风伴绿起舞;——,让晴空纱衣碧青;——,叫人生无处不风光。
①飘入广袤的天宇②飘进作家的窗户③飘到庭院的树枝④飘荡在人们心中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5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
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
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
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
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
(I)请阅读上面语段,筛选信息,依据文意,为文末空缺处填写一句话。(1分)
答:一。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位文明的小市民,请你针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用一
句礼貌得体的话劝说。(2分)
答:
(3)为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答:一
第二部分(6-24题5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16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行道之人弗受弗:——(2)蹴尔而与之之:——
(3)妻妾之奉奉:——(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I)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一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一
8.联系全文,说说此文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用“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答:一
9.孟子的许多思想对后世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告诉我们:面对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应当——;处于优越环境中的我们更应懂得——。
(请依次用《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文中短语或句子填空)。(2分)
10.下面这段文字阐发的行为准则与本文有什么相同之处?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