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600字。
泉州一中2009届高考总复习冲刺模拟卷语文卷(二)
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句,6分)
⑴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⑵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⑶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⑷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⑸___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⑹故木受绳则直, 。(荀况《劝学》)
⑺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⑻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嵇六赞府性爱兰,购兰数十盆,皆有品目,躬自培植,不假手于奴隶。春时方寒,置密室中,犹惧其冻。炽炭于旁,不敢施勺水。箭才寸许,虑其或僵也,时以指消息之。出见人所蓄兰,置风日中,乾则以水灌之,笑曰:“是乌知养兰之道乎?”归,视见弥谨。
无何,兰渐萎。赞府悒怏累日,深恨护持之未至也。再出见人之兰,则浓色可掬,蕊苕苕将放矣。乃大恚,语予曰:“吾今而后知兰固天下之贱卉也。吾护之如头目,爱之如兄弟,得兰之性者宜莫我若矣,乃反不如他人之荣。是岂足为品之贵乎?”
予曰:“此非兰之贱,乃子不得其贵之之道耳。兰号国香,其质固草木也。草木则有草木之性,子乃以己之性为兰之性,岂兰之所欲哉?名为爱兰,其实害之。子未阅淮南之言乎?爱熊而食之盐,爱獭而饮之酒,虽欲养之非其道,子之于兰,得毋类是?子但时其风雨燥湿而已,其他无事屑屑也。”赞府曰:“果如是乎?吾姑试之。”明年,兰大盛。
今夫偏于爱,意非不善也。一不当而弊已若此,况以戕贼为心哉?
——张云璈《养兰说》
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陶望龄《养兰说》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恨护持之未至也 至:尽心、到位 B.欲养之非其道 道:规律
C.然叶日短,色日萃 萃:精粹、精华 D.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 识:懂得、知道
3.下面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出嵇性县官与陶望龄养兰不得要领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①得兰之性者宜莫我若矣 ②误者子之术也
B.①以己之性为兰之性 ②固而溺所闻
C.①炽炭于旁,不敢施勺水 ②奥腐之极,复为神奇
D.①欲养之非其道 ②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春时方寒,置密室中,犹惧其冻。(4分)
译文:
(2)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 呈络滨、筠溪二老
张元幹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络滨,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士出身。后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与张元幹等一块游玩吟唱。 筠溪,徽宗大观三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