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70个字。
轻松练兵场之“照应”篇
【温馨解说】
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照应。合理而巧妙的照应,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
常见的照应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头和结尾相照应。如《行道树》的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与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首尾呼应。运用倒叙写的文章,很多都是首尾照应,如“记叙顺序篇”中的选文《十年》。
二、正文和标题相照应。文章中点题和解说题目内涵的句子都与标题相照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前一句点题,与标题相照应。
三、行文中互相照应。
1.伏笔与它暗示的内容相照应。
2.某个细节在文中反复出现,前后照应。这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可以是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可以是某种景物,也可以是某个时间、地点、人物。如《落难的王子》一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一句反复出现三次,前后照应
3.设问与释疑相照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在叙述了伯父的几件事例后,用“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解开疑惑,与开头的提出的问题相照应。
4.关键词语相照应。即能够表现主题或显示结构的某一词句在文中反复出现,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多为议论抒情句。
要准确判断文章的前后内容是否相照应,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 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句与句、段与段,也可以是句与段,比如伏笔与照应。
2. 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两处,也可以是多处。
3. 相照应的内容,后文可以与前文字句相同或相近,也可以是前文意思的再现、延续、
深化,或者是对前文的回答、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