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北京市各区下学期“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京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14 11:08:4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840字。  2009届北京市各区下学期“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淮阴中学 靳玉平 整理
  北京市朝阳区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秋日笔记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一阵秋风掠过,它细长而微微泛红的触角呈外八字轻轻舞动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如今已是秋天了,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两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
  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不是对弱者的同情怜悯,也不是杞人忧天的自作多情,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以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一旦发声,那便是对生活的歌唱),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取材于尚建荣的《秋日笔记》)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因为怜惜却无力帮助已经冻僵又无处避寒的金铃子,作者秋日里的生活黯然失色。
  B.卑弱微小的金铃子与作为“地球主宰者”的人类,在寒冷到来时才会有惊人的相似。
  C.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灿烂无比的满城灯火,预示着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D.文章对金铃子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尤其是几处动作描写,工笔刻画,生动传神。
  E.文章以时间为序,由白天到入夜,脉络清晰,并将联想与感情穿插其中,情思细腻。
  18.第二段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金铃子的后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9.文章引用《豳风•七月》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结尾的两个问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何用意?(6分)
  参考答案:
  五、(共18分)
  17.(4分)
  D、E(A“怜惜”“已经冻僵”与原文不符,且并非因此“黯然失色”;B与文意不符;C“预示……”歪曲原意)
  答对一项得2分。
  18(4分)
  用了比喻修辞(1分)及细节描写手法(1分);表达了作者对金铃子的喜爱之情(1分),及对大自然杰出创造的赞叹(1分)。
  意思对即可。
  19.(4分)
  引出下文作者的联想(1分。要点“引出下文”);诗中蟋蟀的境遇与后文金铃子义无反顾地逃离形成对比(2分。“对比”1分,具体内容1分);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或“增添了文采”)(1分。要点“丰富内涵”或“增添文采”)。
  意思对即可。
  20.(6分)
  运用了第二人称方式(1分),表达出作者对金铃子命运的关切(1分),便于直接抒情,表达更亲切,(1分)突出了人与自然当和谐相处的主旨(2分,“突出主旨”1分,具体内容1分),引人深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分)。
  北京市崇文区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葡萄秋声    赵忠祥
  在秋天的水果中,我最喜欢葡萄,喜欢它的种种滋味,喜欢它的晶莹之状,喜欢它玛瑙般的色彩,喜欢它一串串一簇簇一拥而上地紧紧拥抱的形态。如果要我选秋天的形象大使,我会首选葡萄。诚然“霜叶红于二月花”,如诗的红叶是秋之特点。但那须远望,看层林尽染,那如火如荼的枫叶在太阳的光影下,遥曳生姿且很豪迈。而葡萄不仅可远观,也可近看,还可入口供人品尝。这甜酸参半的如珠之果,才名副其实占了水果这个水字。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而葡萄正是甜甜的有点酸溜溜的水做的,它是倾城倾国的美女。美人还须搭配英雄,你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出征之际,拥杯醉于葡萄美酒,更觉壮怀激烈,顿生豪迈之气。
  酿成美酒把葡萄的魂留住,从古至今,美酒离不开葡萄。茅台是好酒,但葡萄酒却是美酒。古代用夜光杯,现代用水晶般的玻璃杯盛酒,为的是看它的美色,可闻、可观、可品。这其实是纯正的秋色秋香,而秋天的枫叶绝无这般红艳可人的汁液。
  秋天是收获的时令,同时也是万物从盛至衰的季节,于是北宋文人欧阳修在《秋声赋》中,略有悲怆地写道:“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交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
  人都喜聚怕散,想永葆青春而厌惧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