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ppt10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七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3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7 21:50:1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6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6张。有教案,约2150个字。
  《木兰诗》的教学设想
  湖南省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周彩玲
  本着新课程的最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在诗歌《木兰诗》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15+30”的模式,向45分钟要质量,打破以往教师“满堂灌”或“一问到底”的方式,把课堂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读、思、问、议、练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尽可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与自由,采用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合作学习讨论难点,集中探究课文疑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我在学生合作探究时设计了三个环节。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沿袭男女生对抗赛的形式,我想尽力做到让学生感觉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灵自由”的空间。可以放声地自由自在地读书,可以放情地异想天开地思考,可以放心地独辟蹊径地发言,可以放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在这节课里,我的任务是立足于“导”,而不是致力于“讲”。每个环节后的过渡语就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木兰诗》教学设计
  湖南省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周彩玲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
  1、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2、 理清情节,品味诗情。
  3、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放映课件(2)同学们,请猜猜这个人是谁?“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们请看老师找到的资料(课件3、4)安徽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2000年中国发行的一套花木兰邮票、商丘的花木兰文化艺术节、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那么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课件5)。
  二、介绍作品(课件6)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课件7)
  ①本文的主要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②用四个字概括每段的情节。(明确: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辞官回乡——荣归故里——比喻赞美)(课件9)
  3、听课文录音,学生揣摩教师用了哪几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课件10)(明确:决定从军─—苦闷犹豫;踏上征程─—凄婉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课件11)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