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4 9:46:0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650字。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的题型涉及范畴不外乎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而表达内容又分为识记常识、划分层次、把握意象、分析诗句描绘的画面、领会诗歌情感等方面。
  一、诗歌鉴赏失分的归因
  1.不明诗歌意象的深层含义而失分。
  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某些意象,其含义和折射出来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
  如2004年全国卷Ⅲ考了晏几道的《鹧鸪天》。问题是这样的: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明了“杜鹃”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杜鹃,也叫子规,其鸣声有如“不如归去”。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常借子规、子规声来表达一种哀切凄怨清苦之情。此外,笛声常用来传递征夫的相思之情,怀人之思,表达凄怨哀苦的感情。鹧鸪常被游子、思妇、壮志难酬之作。或引发身世之感、烘托凄苦愁情的形象。梅、松、菊、竹常用于托物言志,表示诗人傲岸、耿介、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2.不明诗歌的解题暗示而失分。
  阅读诗歌,除了整体理解外,必须认真品读诗题、注释,还要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及写作的背景。这些因素往往暗示解题的方向。
  (1)题目的暗示。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主旨所在,好的作品是非常注重对题目的提炼的。
  如2002年的《春夜洛城闻笛》,试题有三个小问题: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其中第一小问取决于有关“意象”的积累,第二小问又是解答后两小问的关键,而它又可以从诗题人手分析,确定“折柳”二字的确是全诗的关键。题目中的“洛城”表明李白是在异乡,而“笛”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常有怀人思乡的独特含义。如果明确了这点,答题就容易了。
  (2)作者及朝代的暗示。
  自从出现古诗词鉴赏题以来,所有的诗歌都会附上作者的名字。而从这些诗人的名字中(除比较陌生的),我们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如2004年全国卷Ⅳ《江城子》,作者是欧阳炯,出题者标明该词写于五代,我们知道五代是历史上藩镇割据严重、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朝代,五代的词人也多数是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及昔盛今衰的感叹的。所以,明白“五代”这一暗示,对该词主旨的把握就简单多了。
  (3)注释的暗示。
  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难解字词的解释及诗歌写作时间、时代背景的交代,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阅读时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
  如2004年全国卷Ⅳ《江城子》,对“姑苏台”的注解,它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地点所在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即这个地方曾经是“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让我们不难想见此地昔日的繁华及六朝帝王的荒淫豪奢的生活。这样一来,对“空有姑苏台上月”含有的深意就容易理解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