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50字。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赋的问题特征和本文的文言语法现象
2.文本的艺术分析、言语的精神分析
3.体味李白的生命观和精神气象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领会思想和情感
2.圈点:疏通文意,发现问题,交流心得
3.细读:由语言分析导入精神分析
4.探究:联系相关文本,联系当下社会,探讨时代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浮生”的夭折范畴和诗意范畴
2.“为欢”的尺度和限度
【重点、难点】
1.艺术分析、精神分析
2.李白的生命观和精神气象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此文约作于733年。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至安陆,娶高宗时宰相许圄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李白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楚文化属于巫文化(庄子、屈原),长于宏富的想象,具有通灵的特性,类似于古希腊的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欢、迷醉、艺术的生命状态。
二、诵读
1.试读:请一名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评价、修正。
2.诵读提示
①基调:慷慨、俊爽。
②节奏:骈体文,以四、六言为主,兼五、七、八、九、十言;中速,长句稍慢,短句稍快。
本文前两句共有如下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个版本最好?为什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夫,也;破空而来,不可羁勒。试读)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无“也”字,喟叹不足。试读)
新建版本: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无“夫”字,喟叹不足,试读)
③节奏:节奏→节奏→语气。
④语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宜悠长、慷慨而苍凉;至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则短促而低沉;继而上承古人,下接群季,复归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