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应对陌生信息方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6/5 14: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是《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内容,能力层级为B。近两年将其设为主观题,赋分5分。该题在2002年全国卷的初次露相中,考生得分普遍不高,今年考生又在该题大量失分,细究其原因,除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欠缺外,不适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前以客观题形式考,考生只需判断正误,而现在需自己组织答案,于是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得分。特别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都选自课外,考生即使完全掌握高中阶段的文言基础知识,也可能会碰到陌生信息,而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讲求“字字落实”,有的考生一看考句中有陌生信息就焦躁着慌,不知所措了,于是草草应付,甚至放弃!其实,只要冷静地把选文读懂,掌握一些推断陌生信息的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好这道题,考出自己真正能力的。
1、调动课本知识推断。
凡命题者要求考生翻译的内容,一般都是可以借助课本旧知来解答的。如2002年第16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如果联系课文中“则齐国其庶几乎”中的“其”,“夫子之谓也”中的“……之谓”句式,就可准确译出了。
2、根据上下语境和选择题里的提示来帮助推断。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言词的含义,都要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义项或推断。对待陌生的词,也可用上下文语境来推断出它的含义。要特别注意与考句相关的一些暗示性、照应性内容及结构相同的句子。
如: “使老弱女子乘城” (2001年高考翻译题)的“乘”,根据上句“乃令甲兵皆伏”的“伏”,便可推知其义为“登上”。 “或不能必其主名” (2002上海)的“必”,根据其与下文“望而知其真伪也”相对应,可知其义为“知道”。
3、利用熟悉的成语语素推断。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语素绝大部分都保留着古义,借用熟悉的成语语素,可推知考题中陌生词的含义。如:“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报任安书》)中的“尤”,只要联系成语“怨天尤人”,就可推出其义为“指责”。“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中的“器”,联系成语“大器晚成”,就可推出其义为“才能、人才”。
4、根据相近引申法推断。
古汉语的一词多义,本来很多是引申出来的。 实际的灵活运用中,有一些词的实际意义词典上根本没有,而是由语境临时赋予的新义。但新义一般都是在该词的某个意义上相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