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点中学联合200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1 7:07: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300字。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
  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逆差现象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在国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关高校向留学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都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对外传播不能只依靠政府,民间的传播渠道也非常重要。当然,有许多时候,单靠宣传是不够的。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说到文化传播,我国有一门“跨文化阐释学”。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的五国外长会议。会后周总理邀请外国客人观看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但在如何向外国人解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总理审阅,总理最后提议只要标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可以了。这是“跨文化阐释学”的一个成功例证。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们的学术前辈像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钱锺书等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说中国文化的理论资源。蔡元培说:“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之谓也。古者盖谓之恕。”“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仁。”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这种方法无疑会易于外国人的接受。
  中国元典之所以称之为元典,就在于它意义的深厚性。所以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元典解释史,而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和阐释。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日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我们过去有一种看法,就是把解释看成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但现代阐释学却认为,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种看法很值得我们研究。而所谓跨文化阐释,就是用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问题是,任何词语都是与其他词语发生关联的时候才有意义,这就构成了意义的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对意义的解释不仅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决定。所以意义的变迁是解释的内在机制,属于正常现象。解释当然有解释的范围,不能是无效的解释,也不能是过度的解释。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跨文化阐释的理由。我们只能在承认跨文化阐释可能性、可行性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如何进行跨文化阐释的问题。
  总之,在我们向世界传播和解释中华文化的时候,“跨文化阐释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学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采用“取外来之观念与中国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法”,钱锺书的《管锥编》也属于跨文化阐释。我们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所有这些成果都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释中华文化时可资借用的重要资源。
  (作者李庆本,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6月19日,有删节)
  1.下列有关“跨文化阐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跨文化阐释”就是用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的过程。
  B.“跨文化阐释”的过程是开放的,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语言,进行重新组合。
  C.对“跨文化阐释”后的作品意义的解释不仅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决定。
  D.作者认为,“跨文化阐释”的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而不仅仅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
  2.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中,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政府宣传却达不到这一效果。
  B.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的方法,易于外国人的接受,虽然这一答案不是非常确切。
  C.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阐释中国元典,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日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D.客观地说,有些跨文化阐释存在无效解释和过度解释的现象,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跨文化阐释的理由。
  3.你知道还有哪些“跨文化阐释”的现象?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题:刘胤龙)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书院肄业生用剑
  道光朝,杭州祟文书院有肄业生某者,貌清癯,若不胜衣。来时,无长物,一敝簏而已。每晨即他去,不知所往,午夜,则闻其鼾声雷动矣。与人殊落落。众疑之,私启其簏,无余物,一剑仅尺余,光芒照室成白。若微游者,乃知剑仙,惧而覆盖,安置如常。
  一日斜晖挂树,淡月依人。数生散步柳阴。某忽至,众讶其归之早,近而叩之,某曰:“仆久溷群公侧。明日,当归省老母,是以早归,一点检敝簏耳。”众曰:“与君聚首,良复寡时。归修温凊,奚敢尼君?簏中一剑,何畏人耶?”某笑谢曰:“仆固知某日某时公等曾发吾簏,然向所以不言者,恐致疑耳。仆少学剑术,粗明击刺,爱此山水,暂息萍踪,乃亦为群公所知。”
  众曰:“君果仙矣然人生蓬转交臂易失幸托同舍敢求一观仙术可乎?”某谢术浅。众强之,乃出剑曰:“聊以杨枝为戏,幸择欲中者。”众指第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