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同步练习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29 17:23: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10个字。
  18《孟子》两章
  邱孔龙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
  答案:sù   pàn   quǎn   yuè   bì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
  答案:⑴泛指武器装备。⑵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⑶责任,使命。⑷犯错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答案:《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B.得道者多助(道理)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D.委而去之(放弃)
  解析:通观这四个选项可知A、C、D理解正确,应予以识记,而B选项中“得道者”即“施行仁政的人”,因而“道”应理解为“仁政”。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它所通之字一般是固定的,应在平时多加积累,本题中A项“衡”通“横”,B项“畔”通“叛”,D项“拂”通“弼”,只有C项不含通假字。
  答案:C
  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解析:能否正确的朗读断句,直接关系着我们对句义的理解与否。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
  答案:(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⑴句要先突破重点词语“.故”,⑵句应重点突破“忧患”和“安乐”二词,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连贯地组织起来。
  答案:⑴.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⑵.这以后才知道,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使人萎靡死亡。
  5.孟子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战必胜”的原因是()
  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去。B.依靠强大的国防力量和险要的地势。
  C.实施仁政,取得人民的拥护、支持。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解析:结合全文可知君子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天下之所顺”,即指“人和”,也就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也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答案:C
  6、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解析:本文列举了舜、傅说等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最终有所作为,解答本题时,思路较为宽泛,只要切合题意的古今中外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均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