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0字。
《老子》五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其人及其思想主张。
2.理解《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老子其人及其思想主张;理解《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9年9月1日上午,澳门综艺馆热闹非凡,来自澳门五十所大、中、小学的二千五百名学生把综艺馆坐得满满当当。访问澳门的北京奥运金牌运动员派出十一名代表,与澳门青少年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真情对话。在交流中,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刘子歌透露说,她非常喜欢《道德经》,因为老子的思想可以让她在生活中少些功利心,心态更平和。刘子歌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是老子的思想给她带来了心态平和,让她拥抱了成功!两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不知影响了多少人。那么,老子的思想能给你、我、他带来些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老子五章》,走进老子,走进一个睿智的哲学家,一个独具一格的思想家,一个风范光耀千古的智者。
二、知识积累
1.老子其人
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 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晚年辞官归隐。
老子学问渊博,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受益颇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2.有关《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3.诵读课文,结合导纲疏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
1.第一章
解析: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