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有封面,整个课件教学过程简洁流畅,环环相扣,由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合作探究--迁移拓展--课堂小结,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从听读说写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还有同步教案以及相关的背景音乐,整个资源相当完整。含配套教案,约3300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马旺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如何理性地看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能力目标:理清思路,把握作者观点,并能够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有自己的评价,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3、情感态度目标:心中同时拥有父母提供的两个世界,努力做一个成熟的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理解及部分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和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是否听过这个故事?在汶川大地震中抢救人员在废墟下发现一个早已死去的女人,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奇怪。
当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时,他们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课件2)你们听到这个故事时是什么感觉?(学生可以简单谈一谈)是感动,是那份伟大的母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落泪!就让我们带着对父母之爱的深深敬意,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3)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课文选自《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课件4)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课件5)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抓关键句,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成熟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和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最终成为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