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11 6:43: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10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王 媛《中学语文教学》09年1期
  [单元目标] 
  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 
  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1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多媒体展示小孤山大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小孤山大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2、初读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画出描写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3、再读文本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 
  4、鉴赏形象
  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B、从笔调灵动变化的角度鉴赏(以其他名山来对比一直接描写碧峰千云、姿态万千等特征—随笔写出郡县沿革情况—信手拈来前人诗句、传闻逸事—烘托登临之胜景)。
  ③讨论:作者的看法或蕴含其中的情趣和韵味如何?找出并读读原句。指导学生体会游记景物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妙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