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30个字。
刘婧优秀日记选
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少年情怀在天涯
——读刘婧同学日记选
程韶荣
撒下一片种子,总会见到新芽。有了新芽,何愁秋天?
阅读刘婧同学日记,并非出于评选,说来有些偶然。那在2008年5月23日这天,我看到了刘婧的日记,就在猜想,汶川大地震发生这么些日子了,我们的学生心灵世界会受到怎样的震撼?特别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在我们东台中学生的日记里会写下什么?带着这样的心理我打开了唐洋镇中学刘婧同学的日记册。
汶川大地震是5月12日发生的,第二天,她写下了《众志成城》,开篇高屋建瓴:“2008年,注定是个不同凡响的年份。从南方雪灾开始,2008就被加上了特殊的背景,但是,更重要的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一切灾难的精神,难能可贵!”平心而论,读到这样的文字,除了感动就是激动。一个农村中学的少年,有如此视野和胸襟,真是民族的希望所在!接下来,日记叙述南方雪灾之时军民众志成城的故事,回忆了唐山大地震中军民众志成城的情景,再回到汶川大地震之后从中央到全国各地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动人场面:“昨天发生的这场7.8级(后来才定为8.0级)地震,多少希望之星就那样被压在了大楼下,雨水无情地打落在山区,石块掉落,房屋倒塌,我以为一时间哀声四起,但是,没有!中央政府在第一时间掌握地震资料,在第一时间派出武警军官前去营救,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抗震总指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组织中央领导人前去指挥抗震救灾。”这篇长达1000字的日记,饱蘸着一腔激情,比较详细的记录下了这段永载史册的大事件,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位少年的爱国情怀。中国古代文人的忧国忧民意识仍然流淌在新一代的血脉中,东台城市精神也闪烁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爱好日记的朋友们,请你也重温当时的日记吧。
顺着日子前行,我又看到5月17日的《他是军人》,热情讴歌了一位新郎官挺身而出前往灾区的感人事迹;5月18日(当时日记刚刚写到这儿为止),她又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灾区人民的一封信》,全文都选出来了,不必细说,日记的右上方还有三行小字(每天都写一句):“长达129个小时竟然还有人在挣扎同死神斗争”她是那样全身心地密切关注着灾区的人民,从她身上我们可以读到很多,联想到许许多多。正是这份感动之情,我禁不住又一气读了她以前所写的一些日记,更加令我敬佩。于是,萌生出要为她出一本日记选的念头,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乐意把我的这点浅薄的读后感如实道来,与大家交流。
再说一句题外话。小刘是我的家乡晚生,她的爸爸曾是我的学生,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也是一缘。
2008年9月20日于河园
快乐
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快乐,可生活的感受太多太多,快乐总是埋藏在最深处。
当你克服种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预期的终点时,你会感到快乐;
当你绞尽脑汁,终于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时,你会感到快乐;
当你给了别人帮助,看到他人的一丝微笑,你会感到快乐;
当你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终于得到了上司的肯定时,你会感到快乐;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深处的快乐,同时,它又总爱跟你捉迷藏。得到它,既简单,又困难。
刘婧谈日记
刘 婧
车辆驶过,车轮碾下深深胎痕;岁月流逝,在我的笔间烙下痕迹……
――题记
书桌上摆着十几本日记本,翻开看看,我看到的分明是我的成长。从小学开始写日记,最初只是记一两句,很幼稚;然后是流水帐,很乏味;再后来,内容才逐渐充实起来。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写日记。我手写我心,用我自己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成长,日记伴着我由懵懂走向成熟。我的作文水平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日记写什么呢?眼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心里想到的……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去写。学习、生活、思想、情感,日记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从不为日记的素材发愁。我深信,知识是日积月累地掌握的。天天写,记日记早已成了一种习惯,不管到哪儿,我总要带上一本日记本在身边。去杭州旅游,记下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爬黄山,看日出,记录下那庄严而又辉煌的一刻;登长城,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