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80字。
《那树》教学与反思
南京市第十七中学 罗秋红
本学期,我有幸获得了开设市级公开课的机会。对于郊区教师来说,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实属不易,因而我对这次机会倍加珍惜。我选择了九年级下册《那树》一文,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反复研读,并查阅了大量资料,然后结合开课班级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教学方案。说实话,开课之前我是惴惴不安的,因为在试上的时候,我就觉得时间紧张,但又因为要保存一堂课的完整性,所以没有作出大量的修改。但幸运而又不幸的是,我终于在一堂课上,看似完成了既定目标。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这三十年里,中华民族以杰出的才智、艰苦的奋斗创造了精彩。然而,当我们回眸历史,审视现实,却发现在社会文明疾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东西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直至消失殆尽,就像街头的那棵老树。(投影幻灯片一)今天我们要共同关注台湾著名作家王鼎钧笔下的一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树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请大家翻到课本73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对社会文明发展利弊的思考,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文题引路:
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请问当你看到文章的文题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答
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大家的问题主要可以归为三类:1、那是一棵怎样的树?2、那树的命运如何?3、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我们的学习之旅。
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拿到一篇文章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设计本环节就是要教学生从文题入手分析课文。而教师的小结,应当说符合学生认知的思维规律,且让他们对本节课要学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不过,这似乎又有了限定学生思维之嫌。
三、初读感受:
1、请学生默读课文,结合预习时的阅读体验说说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投影幻灯片二)
出示范例:从第二节“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可以看出那是一棵古老而又茂盛的树。
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做一些勾画和批注。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勾画和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