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50字。
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与练兵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一中 高级教师:向芳传
一、鉴赏策略
近百篇古诗文,堆在一起就如同一座小山压在我们的头上,我们要出奇制胜,提高复习效率,首先要摸透名句名篇的特点,抓住重点,减少负担,轻装上阵,其次要注重方法:(1)注重准确的基本积累,准确背诵指定的古诗文,包括字词的正确书写;(2)注重理解的知识积累,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才会灵活地进行运用,(3)注重搜集、归纳、整理的资源积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纳整理,进而把握其特征,理解其要义,熟读成诵。(4)注重联想积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法积累名句,或由某一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句子,或由某个作家、作品联想到某一名句。
古代诗词和名篇名句的默写,常见题型有三种,一种是直接默写;一种是理解性默写,即试题提供有关的情境或提示相关课文内容,由考生填写需默写的内容;还有一种就是联想性默写,即由某一个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诗句。
复习时,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三个考点和重点:(1)、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尤其是律诗、绝句的千古佳句;(2)、古诗文的一些绝妙的比喻句、主旨句、哲理句和写景句;(3)对诗文的理解,能联系实际地运用,对内容相似的诗文名句进行归纳,此外,对一些重要的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也不容忽视。
(一)经典名句
对古诗文和名篇名句的考评,主要是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尤其是律诗、绝句的千古佳句。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律诗、绝句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律诗是诗歌的一种,属近体诗,因格律严密而得名。它的篇章形式、句式都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即所谓限字句,定韵脚,调平仄,讲对仗。常见的格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每两句组成一联,每联都有专门的名称: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颔联和颈联的出句与对句必须对仗。
绝句又称绝诗,每句四句,常见五言、七言两种。绝句体制短小,格律限制不十分严密,能集中、凝练地截取一个生活片段或画面,以特写的形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律诗和绝句中的千古佳句是古诗文积累中的重中之重,律诗的考查,对它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考查也不少。
(二)绝妙比喻句、主旨句、哲理句和写景句
从近几年中考对古诗文的考查情况来看,考题越来越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而这些,除了对名句能让学生受到熏染之外,还有许多的绝妙比喻句、主旨句、哲理句和写景句,也是我们学习考查的重点。
(三)归纳运用名句
近年来,背诵默写沿着“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如把内容、思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加以归纳并准确默写,与语言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理解相结合而记忆默写的,有的甚至深入到结构、修辞和表达方式等等的理解检测。
此外,部分地区还对一些重要的诗词的作者作品进行了考查,如全真检测中,广东以外的许多考题都涉及此方面的知识,我们也不能忽视。
三、解题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