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50个字。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村中学 鲁双武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比一比,看谁说的厉志的名人名言多。
2、听一听,看谁在听老师讲解文学常识的时候记的笔记多。
3、导入: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明确:
1、“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晋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解题: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朗读课文
1、全班朗读:
要求: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句读明晰
2、教师范读:
要求:认真听读,仔细笔记,划出停顿
3、正音再读:
要求: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解词析句
1、组内讨论
⑴教师将课文分成四段,标清其止。
⑵学生根据欣赏板块一来解词析句。
⑶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部轮流讲读,说清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欣赏板块一〗──解读课文的文学常识(补充后三段古文常识)
[加冠]冠:帽子。加冠,戴上帽子,表成年。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达,本义“通”,用指人时,表示道德学问修养高或地位显赫。
[廪稍]官家给的粮食。廪,米仓,也指官方供给:稍公家给予的粮食。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西周已有太学之名。《大戴记•保傅》:“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