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AB两卷,约6150字。
2008—2009学年度上期单元自测题
八年级语文(四•综合)
班级 姓名
卷类 A 卷 A卷
得分 B 卷 B卷
得分 总分 总分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得分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伎俩(liǎng) 瓦砾(lì) 琐屑(xiè) 转弯抹角(mò)
B、阻遏(è) 荒谬(miào) 栖息(qī) 销声匿迹(nì)
C、制裁(cái) 烦躁(zào) 嶙峋(lín) 鸡零狗碎(suì)
D、疮疤(chuāng) 地窖(jiào) 残损(sùn) 无动于衷(zhōng)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项是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有人认为,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D、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项是
文学是人列情感丰富最生动的 ,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 ,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图,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 。
A、诠释 表达 缩影 结晶
B、表达 诠释 缩影 结晶
C、表达 诠释 结晶 缩影
D、诠释 表达 结晶 缩影
4、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春天到了,花园里百花盛开,栩栩如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猿鸣三声/泪沾裳。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陷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或王命急宣( 或者)
C、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D、虽乘奔御风(即使)
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B、天与云与山与水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余住西湖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D、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写山,先写高、险,再写多、奇,突出三峡的狭长险峻。
B、写水,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D、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幽美凄婉。
第Ⅱ卷(84分)
三、(共12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