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刚刚拜读了中国文学大师曹禺的经典之作《雷雨》。向来对中国名著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我,读完后《雷雨》后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和心灵上的震撼爆发了。而最震撼了我的,是剧中人物情感的表现和性格的复杂。
任何一部小说最耀眼的地方不外乎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雷雨》当然也不例外。专制伪善的周朴园、朴实坚忍的鲁侍萍、城府极深的周繁漪、深沉忧郁的周萍、单纯善良的鲁四凤、天真热情的周冲,还有正直无畏的鲁大海,谄媚卑下的鲁贵。但是《雷雨》中一些人物是一言两语很难概括的——曹禺对他们精当准确的描绘把人性中正与邪并存的事实通过这些人物告知我们——他们的性格上既有着邪恶阴暗的一面,又有着和善真诚的瞬间。比如朴园,比如繁漪;或者形象正面其实却不光彩,比如周萍。
周朴园作为一个封建家庭中的家长,书中对他的描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专横而虚伪。他年轻时对侍萍的荒唐行为和过后的翻脸决裂;婚后对妻子繁漪的淡漠甚至压抑,对两个孩子专制古板的教育方式;年老时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周家的侍萍又冷言相向,都充分地体现了他为人颇有心计、惟恐危及自己贵族地位的反面性格。但他是坏透了的吗?我不这样认为。相反地,我认为周朴园是一个也有着善良一面的男人。首先体现在周家的客厅家具摆设——30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改变。朴园曾向侍萍解释“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这话虽在一定程度上是朴园面对侍萍的质问所采取的迂回战术,是在为自己的罪过辩解;但如果这种举动丝毫没有真情实意,却又说不过去——整整30年保存着初恋情人喜欢的家具,目的却只是纪念侍萍,这对这样一个经济雄厚的、完全有条件时常更新家具的大家庭来说,未免是格格不入的现象;然后是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