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现在开始”命题作文指导及例文点评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 23:11: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930字。
  “就从现在开始”命题作文指导及例文点评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应试智慧的核心,我归纳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与命题者同步思维,第二句话是与阅卷者同步思维。高考作文迎考,尤其要注意以上两点。
  如何才能做到与命题者同步思维?
  如何才能做到与命题者同步思维?最直截有效的方法是认真审题。以本次高三一质检作文为例,题本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题目,第三部分是要求。从命题形式看和07年江苏高考没有区别。它虽然不像“山的沉稳,水的灵动”那样具有深邃的思辨色彩,也不像“怀想天空”那样具有广阔的联想空间,但是这样质朴的命题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我认为,关注社会、品味生活、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应该成为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之一。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现在”,它显然区别于“过去”和“未来”。虽然从法理上讲,考生只需要根据题目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从学理上讲,既然给了我们材料,适当地关注材料的引导性也是需要的,当我们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如“常想” “特别”“可贵”“现在”“开始” “做”等提取出来并加以观照之后,我们会发现出题者的意图十分明显,无疑是要考生从关注当下、把握现在这个立场去审视和经营人生(即便是谈到 “过去”“未来”,也必须选择“现在”这样一个视角),“就从现在开始”不是作为一个论题出现的,而是作为一个观点被提出来的。在样卷中,我们看到有些文章被判为不及格,大多是因为审题不认真,偏离了题意。近年来的高考,虽然呈现出降低审题难度的倾向,但是不等于降低对审题能力的要求。实际上,在确定作文档次时,首要的一条就是看是否切题。07年江苏作文高考题是《怀想天空》,凡作文中只涉及“天空”或只涉及“怀想”者都不能算完全切题,即便是涉及了“怀想”,如果只有“想”而无“怀”(指向过去)的话,仍不能视为完全切题。
  如何才能做到与阅卷者同步思维?
  如何才能做到与阅卷者同步思维?这是我想说的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考作文分数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作文命题,而是取决于阅卷标准。在我印象中,关于作文阅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有过两次较有影响的讨论,多与江苏有关。一次是央视的“实话实说”栏目,请了作家代表魏名伦和教师代表王栋生(南师附中语文教师)进行对话;一次是费滢滢一篇25分作文引起的争议。两次讨论,焦点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圈外人”并不知道高考作文阅卷有其特殊的游戏规则。换句话说:高考作文阅卷总得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一旦制定,大家就必须遵照执行。每年在对阅卷教师进行培训时,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来执行标准的,而不是来讨论标准的。同样的,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如何按照标准写出高分作文,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浏览了一下提供的样卷及推荐教师们的评语,本次高分作文大概具有以下特质:旁征博引,层次清楚,论证有力,底蕴丰厚等等。这些都对。但我一直想说的一句话是:高分作文=三基本+亮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