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29 13:06: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00个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课件展示)
  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郝叟懊悔钥匙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
  (一)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