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40字。
2009届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思想情感(定稿)
四川犍为纪家九年制学校:李六宏
诗歌分类及思想情感类型一: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伤春伤别诗:是借春光流逝,抒发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耳闻目睹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疆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依依惜别或勉励之情。
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诗歌分类及思想情感类型二:
•考试内容预测:
•(1)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 (4)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如“折柳”)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李煜《相风欢—无言独上西楼》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李贺《南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石壕吏》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思亲念友: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使至塞上》
•闺中怀人:李商隐《无题》温庭筠《梦江南》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辛弃疾《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