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00字。
在议论文中如何展现自我
作者:张秋达
有人认为议论文重在说理,无需讲求自我展现。这存在着误区,其实它同样可以并且需要追求个性的自我展现,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说服力,又烙上鲜明的个性特色。要想在议论文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选择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切入角度。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奥说:“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这番话,形象地阐明了画蛋可以取不同的角度。写议论文也是如此。由于议论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事物具有了多侧面的特点。请看一位学生以 “快乐的理由”为话题作文的切入角度:
井底之蛙也快乐
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喜欢在那一方小小的蜗居,周围有水,有许多的玩伴,便感到无限欢喜。
这便是我,一只井底之蛙所拥有的幸福:总是容易满足,满足于眼前把握得住的幸福。偶尔会望望天,井外的天空无限大,天很美,可太遥远,太虚无。
因为我满足,所以我幸福;因为我幸福,所以我快乐。
这个世界,物欲横流,许多人愿做那向上爬的青蛙,爬完一块砖,觉得不够,于是继续向上;爬完井口,见到天空,觉得还不够,再找一棵树开始爬。名与利,是那片遥远的天空,渺远,深邃,诱惑着人。他们一生都在不停地向上爬着,而想要的东西永远在远方,所以,他们郁闷,他们不快乐。
其实人常常被名利牵绊,而将身边拥有的快乐丢在一边。妈妈的一个拥抱,足以让我兴奋不已;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足以让我为之激动一阵子;同学的一根棒棒糖就足以让我感动不已;课余一次尽情的玩耍,足以让我在梦中都发出笑声。我会为得到一件心爱的礼物而欣喜若狂,会为拥有几件美丽的衣服而开心,甚或会为偶尔做个美梦而乐颠颠……因为我满足,愿意为很多细小的得到感到幸福,也就拥有了快乐的理由。或许,有人说这是井底之蛙式的幸福,然而这份鼓胀胀的幸福感,你能拥有吗?
偶尔,也请做一次井底之蛙吧。在平淡的日子里,给自己一个满足于现状的理由,把满足的空气吹进快乐的气球,终有一天,快乐会爆炸,会充满你小小的蜗居,于是,也便有了幸福。
当许多学生沉湎于从名人堆里寻找写作素材时,这位学生却独辟蹊径,将自己想象成一只井底之蛙,开始寻找幸福之旅。在与尘世保持一定的距离中,感知人生的真谛,在平凡中感受幸福,找到快乐的理由。可见在写作议论文之前,选择适合自己论证的角度去议论,是重要的一环。要着重做好材料的梳理工作,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分析事物,力求做到:1.陈中求新,找出适合自己写又能给人耳目一新感觉的角度;2.常中见异,要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入俗套,迸发出智慧的火花;3.俗中见巧,改变原来平常的思维角度,从事物的易为人忽视的另一角度提出观点,使文章有新的角度,巧的立意。但应注意,不要为了追求新颖独到,而走上片面、偏激的道路。
二是在观点上,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有论者指出“高考作文当中,我们感受最痛切的是学生的作文大面积雷同”“作文恰恰需要差异性思维,你的表达可以不完美,但要有属于你个人的情感”。请看2006年浙江的一篇高考作文:
让生命与健康同行
浙江一考生
生命是一次不可轮回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唯有不断地追求、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拼搏,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孔子曰:“生无所息。”它阐明了生命的基本态度,鼓舞人们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
“生无所息”,是一种精神指向,有了这个精神指向,人就有自强不息的信念,就会有不断奋进的动力,就会有坚韧不拔的勇气。孔子应该是“生无所息”的楷模,他兴办私塾,广收门徒,提携后学,著书立说,周游天下,宣扬仁义,夙兴夜寐,马不停蹄,终成一代圣人,终成中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在学业上不“孜孜以求”,不在行动上“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就决不会取得震古烁今的成就。“生无所息”,是生命进取的法宝,是生命张扬的旗帜,是生命提升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