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60字。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
第1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 新授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陈洪鲜 审核人 王飞 授课时间
目 的 要
求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3.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
重 点
难 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难点: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
教学方 法 合作、探究、讨论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步
骤 一、 导入新课:
童年如歌似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记录着我们走过的人生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确凿( )菜畦( ) 桑椹 ( )珊瑚 ( ) 攒 ( ) 敛 ( ) 脑髓( )秕谷( )
宿儒( ) 蝉蜕( ) 人迹罕至( ) 二次备课
教 学 步 骤
2.简介作者和作品:学生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书。《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写的 ,鲁迅借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
“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
1.解题: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 的活动范围在哪里?“从……到……”表明文章主要是以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师展示相关图片,激趣)
明确:空间顺序
默读文本,思考: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两部分。
第一部分(1---9节)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第二部分(10---24节)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