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情作文系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25 17:5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6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1、 作文题目:
《天凉好个秋》——《我们这个年龄》——《痛》——《送别》
2、 训练目的:
通过构置场景言情言志,训练想象能力,并脱去作文中千篇一律地公式化写作的弊病和无病呻吟的稚气。托物言情(志)最适合传统的欣赏习惯和成熟的审美心理,能含蓄地表达情怀,较之直接抒情写作的难度更大,也具有更高的艺术性,所以,作为高三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并有意运用这种抒情言志的方式。从学生作文的阶段性来说,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记事写景之后要点明意义或题旨,叫卒章显志,叫画龙点睛,叫升华主题,多采用议论和直接抒情的方式;高级阶段,以事寓意,以景含情,其叙事自有意旨,其状景自含深情,给人以隽永含蓄之美。高三学生的写景状物叙事应该达到这一高级阶段,应该使文章呈现出含蓄成熟之美来。
3、 作前指导:
《天凉好个秋》。①辛弃疾《书博山道壁》“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是用“天凉好个秋”的无可奈何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郁积于心而无法排遣无法言说的浓浓的愁情。②“凉”有肌肤之凉,有心境之凉。题目引自辛词,是要学生用秋之特有景物来表现心中之凉,这种凉不能直说,直说则太露而无味,唯托物才能传达个中真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见离愁之浓之深,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远去的孤帆已消失在水天之外,而诗人还孤独地长久地伫立在曾经道别的岸边极目远望,这定格在读者记忆中的形象的画面,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离愁别绪。其抒情的高妙,千载以降谁能出其右?这完全得力于寄情于景。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巧借外物虚拟情景来表现心理。③可写秋风秋雨秋花秋叶秋虫秋水,秋之气候,秋之精神……④构置场景,特别注意突出细节,唯细节最为感人。
《我们这个年龄》。①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写作训练应有意调动这人生经验的仓储,并加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这个年龄的喜怒哀乐,这个年龄的多愁善感,这个年龄的七彩梦幻,以及奋斗之志,珍爱之情,真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情。但如何恰当地表达这诸种情感,是需要通过系列的有效训练才能做到的。②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是因为胸中自有“情意”,而“我们这个年龄”是最具有这种“情意”的,这就只看我们如何将这些美好的“情意”通过恰当的载体把它较好地传达出来了。诸如,在家中面对父母唠叨的场景,我如何认识如何处理,是幼稚还是成熟;教室里同学们的窃窃私语,我的察言观色我的多疑;皓月当空,树影婆娑中漫步,其沉静、柔情和遐思;登高眺望,“山为绝顶我为峰”的豪气;俯视江水,“逝者如斯”的感怀;一次紧张而尽全力的考试,面对不如意的成绩,面对同学们的各种表情,自己是沮丧是失落是无奈还是坦然沉静奋起……唯有选取这些场景,才能恰切地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怀。③切忌泛泛的议论,或叙事后底蓄的揭示,这些都太直白太幼稚,易陷于无病呻吟的低幼化的泥淖。
《痛》。①痛,有身理的痛和心理的痛,如何将这种痛表达出来,以不直言其痛而间接出之为好。真正的痛是无法言说的,正如悲极无声,欲哭无泪,这种状态只有通过外部的描写来表现。②我们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