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10字,有2篇例文。
“浓与淡”命题作文讲析
2008.12.1
[作文题目]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苏东坡写西湖,也曾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请以“浓之美”或“淡之美”或“浓与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1、解题、选题、析题。
解题:
关于“浓之美”“淡之美”,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可选“浓之美”,也可选“淡之美”,题目就是文章主旨,简洁明了,只要围绕题目构思组材即可。
选题:
就“浓之美”“淡之美”相比较而言,选“淡之美”更容易入手,有更多的材料可共选择。
因为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来看,“淡”比“浓”更适合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更有一种认同感。
“清水出芙蓉”是淡雅的美,水仙散发的馨,淡淡的,悠远而绵长;
女子淡妆比浓妆更为显出品位;
国画中素淡的人物或山水时隐时现,留着大片的空白,无数的想象在方寸间孕育,更有艺术的美感;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而醇,更符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清淡的茶香,比之浓浓的咖啡,更为国人青睐……
如此看来,还是以选“淡之美”为题,更便于考生发挥,也就更容易出现佳作。
这也说明如果考试作文题,有多种选择,考生应避难就易,合理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信心十足地构思行文。
当然,如果考生对“浓”感兴趣,也有充足的材料,写起来能自圆其说,避开与众人的撞车,以老到圆熟的表达,举重若轻,或许更能脱颖而出,赢得高分。在这适合“艺高胆大”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