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5330字。
海门市能仁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初一语文(12月份)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bì juān cuì líng dăo xuàn
( )益 ( )刻 荟( ) ( )俐 祈( ) ( )目
2.古诗文填空:(6分)
(1) ?门前流水尚能西。 (2)学而不思则罔, 。
(3)稻花香里说丰年, 。 (4) ,我言秋日胜春朝。
(5)折戟沉沙铁未销, 。 (6) ,江春入旧年。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日俱增,上网已成为中学生常谈到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B.所以死是一件不必一蹴而就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C.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的节目都办得有声有色。
D.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外国人突然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4.下面是某同学作文的一个片断,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
语文学习的基础在于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读、写是语文的两翼;少读,对语文教育来说是釜底抽薪。怎样积累呢?首先,应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即可以写心得,又可以摘录优美词句。其次,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第三,坚持练字。语文能力也是写字的一种表现。总之,积累多了,自然会文思泉拥。
⑴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应改为 应改为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6.选出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2分)
A.汤姆•索亚的家庭成员主要有波莉姨妈、异母弟弟席德和表姐玛丽。
B.在教会学校,并不熟悉《圣经》内容的汤姆•索亚用通过“刷墙权”赚来的小玩意换来了九张黄纸条、九张红纸条、十张蓝纸条,因为这些纸条他获得了奖品《圣经》。结果却回答不出简单的问题而出了大洋相。
C.汤姆•索亚最亲密的伙伴是哈克贝里和乔埃•哈波,他们三人一起在墓地目睹了印第安人乔杀死鲁滨逊医生,在杰克逊岛上度过难忘的“海盗生活”并参加了镇上人为他们举行的丧礼,还一同挖出了印第安人乔藏在山洞里的一大箱金币。
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给我们描绘了穷人与富人、教会和学校、宗教和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侧面。
7.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材;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渡船,把学生渡到知识的彼岸。除此之外,你认为老师是什么?请仿写一句。(2分)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1分)。
①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修鞋,寒来暑往,不知有多少个年头了。
②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③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个晚上,老婆就和他怄了气。对于这样一个流浪的孩子,有谁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