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字。
《再别康桥》说课教案
胡 敏 林
一、 教学内容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在欣赏了毛泽东诗词的雄浑豪放之后,转入对另一种独抒性灵柔美飘逸的诗风的品味。《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歌音韵和谐,情感纯真,意境静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值得反复咀嚼、细细品味,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培养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但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学生容易进入诗境,产生共鸣。加之,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读过不少新诗,初步具备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歌“三美”:音韵美、建筑美和绘画美,感受诗歌意 境鲜明、构思独特、不落俗套的表现技巧。(认知目标);
2、 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解题目→看作者→析意象→品意境→悟诗情。(能力目标);
3、 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情感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式:通过学生诵读、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想象进而分析、归纳。
教学难点:对诗歌的意境和技巧的理解。突破方式:在深入理解各节意象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意境;诗歌表现技巧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归纳为辅。
五、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与视听欣赏、情景感染、合作探究、启发引导等教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促进师生互动,做到沉浸其中深入感受而又超脱其外冷静分析。
视听欣赏法:《再别康桥》语言优美,选取的意象和构造的意境同样很美,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与康桥有关的图片及flash动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营造真切的氛围,让学生受到直接的审美熏陶。
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处理”落实朗读要领,在分析中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六、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
由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导入。
(大部分学生曾经看过这部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对其中的主要演员黄磊、周迅也比较熟悉。这些唯美的图片更是能唤起学生对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