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5张。配有教学设计约1570个字。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横街镇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的特点。
2、 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特点。
3、 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4、 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的特点。
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语言
1、导入语: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请问大自然有语言吗?
2、播放课件,并解说: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得带雨伞;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人间;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那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汪洋一片。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只要你会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今天就让我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二、找语言
1、仔细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说明大自然有语言的句子。
(第一、二段)
2、教师明确:这种语言,我们用专用术语称之为什么呢?(物候)
3、物候研究现已发展为一门科学,那就是物候学,请问:物候学研究什么呢?
(动植物——气候)
三、品语言
1、四人一组讨论:决定大自然语言的因素有哪些?何以见得?
(1)纬度——举例子、列数字
(2)经度——作比较、举例子
“约”能否删去?
(3)高下差异——举例子
举的例子是否可以删去不写?(说明特殊情况,体现准确性)
(4)古今差异——举例子
2、这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