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7 7:52: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8720字。杨义: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杨义,广东省电白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文学评论》主编,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新文学图志》、《中国叙事学》、《楚辞诗学》、《李杜诗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以及十册《杨义文存》等著作30余种。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曾讲学于英国牛津、剑桥,美国耶鲁、哈佛、斯坦福,以及日本、法国诸名校。
■主持人开场语
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4周年(1893.12.26-2007.12.26),为了歌颂他对中华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本期光明讲坛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先生关于“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的演讲稿,以飨读者。
一
最近,我拜读了近三十年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一些文章和著作,深感这个领域在注释、考证、解读和研究上已达到了现代文化现象阐释的非常高的水平,获益良多。但我也感到两点不足,一是对伟人崇尚的绝对性,影响了学理的深入展开;二是拘泥于对作品修辞技艺的解读,未能非常到位地解读伟人的气度和胸襟。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但不仅仅是一般的艺术品,而更为根本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如果说它们是诗词,乃是大写的诗词,是拥抱着现代中国史的大事件、大智慧的诗词,是现代历史的创作者对正在创造中的历史,进行巨人般的关照、领悟和审美把握的结果。
对于解读这种气势轩昂、光昌流丽的文化现象,一般的文学评论的术语已经不足以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透视得深刻而到位,因而应该对它的解读创造一些新思路、新话语。我觉得应该使用中国非常讲究的“气象”一词,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精神气象。需要解释的是,汉语“气象”一词具有多义性,这里不属于研究刮风下雨一类自然现象的大气科学,而属于研究人的气质、气派一类精神现象的人文之学。由此,它与古老中国的宇宙生成哲学相联系,体验到一种元气,或浩然之气充沛于宇宙之间和人的心胸之际,这种生命气息不断地激荡、奔涌、翻卷着人的情感、气质、气派和想象力,由气成象,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人文气象。与“气象”相近的一个词是“风格”。自从法国18世纪的布封(Buffon)发表“风格即人”的名言之后,风格学的研究已经发展为文艺学的重要分支。但是,风格倾向于修辞方法的分析,气象则更加重视创造主体的精神气质、胸襟魄力。比如宋朝朱熹的《朱子语类》140卷,就使用气象一词297处,有“天地气象”、“尧舜气象”、“侠士气象”、“儒者气象”、“圣贤气象”,并引用程颐(伊川)的话说,气象好时,百事是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古人也有用气象谈文学的,比如“欧苏气象”,尤其是东坡气象,谈论更多,说他的《赤壁赋》是反《兰亭集序》的,有“蒙庄气象”。《历代诗话》说:“《弹铗歌》一句,《易水歌》二句,《大风歌》三句”等等,“略略数句,而圣贤、王霸、侠士、妇人气象自别”。
二
毛泽东诗词乃是非常人写非常事、出以非常之笔这种“三重非常”的产物,笔锋运行于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之间,却蕴含着雄伟的气魄、巨大的智慧和从容的风度,散发着一股旋转乾坤、搏击人心的审美情趣的气流。重大事件因高度的思想和想象而形成气象。这种诗词气象,导源于诗人的创造性主体,具体体现为三个重要的维度:马背写作,昆仑情怀,鲲鹏击水之气势。首先看“马背写作”的维度。井冈山是马背写作的起点,由此出发而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